40种鸟类在这里生涯和越冬 湿地公园成开放式生态博物馆
宣布时间:2022-02-10 17:50
阅读:5004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0日讯(见习记者杨丝涵 通讯员宋锐)清早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内还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水雾,不少黑水鸡和小䴙䴘在湖面徐徐游过,时时将头埋进水里觅食。周围林立的水杉树全都酿成了金黄色,在清亮见底的湖面上反射出倒影,色彩美丽。

20日,长江日报记者获悉,武汉市华侨城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工程被中国环保工业协会评为2021年重点生态情形;な忠帐髂9こ,记者对该工程举行了实地探访。
上午7时,一进入公园内,响亮的鸟啼声一直传入耳朵里。
“自从2019年12月31日修复工程完工后,种种各样的鸟儿都飞来了,这里酿成了它们的天堂。”万斌是湖北生态旗下武汉金狮贵宾会水生情形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该项目的认真人,他先容,以前这片区域是东湖村的渔场,村民恒久用猪粪养鱼,导致水中氮、磷含量超标,富营养化。“你现在望见的黑水鸡和小䴙䴘都是;ざ,它们以前可不在这里安家。”
2019年11月,华侨城湿地公园水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工,面临满湖的绿藻及杂乱无章的绿化植物,要在一个半月内完成施工,万斌与团队商讨了许多施工计划,“公园内的水体需要举行清淤,但园内树木麋集,大型装备无法进入,再加上蹊径铺设的都是透水砖,装备进入容易造成透水砖损坏,我们只能像蚂蚁搬家一样,靠人工一车一车的运。”
10000立方米的淤泥,50人的施工队运了整整20天。
清淤事后,就是举行水生植物的莳植。记者在现场望见,为了在冬季坚持湖水外貌的清洁,水边的芦苇、尤物蕉等挺水植物都已收割完毕,水底的苦草、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也已完成修剪,就犹如一张绿色地毯在水底铺开。
“为了消化水中的藻类、有机颗粒和悬浮物,我们还举行了食藻虫的投放。藻类和悬浮物消逝后,水体透明度增添,光照可进入水底,增进沉水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又能吸收水中过多的氮和磷,实现水体生态自净。”万斌体现,水生植物生长稳固后,再逐步向水体中引入的螺、贝、鱼、虾等动物,吃掉多余的食藻虫和水生植物,通过食物链把富营养物质从水体中转移出,恒久维持优良水质。多余的鱼虾又会自然吸引鸟类捕食,从而形成“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鸟类”共生系统。
现在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分为芦苇湿地、沼泽杉林、湿地保育区、清水水景修养区和锦鲤塘,每年从东湖泵入约8.7万方湖水经由这五个区域,层层净化。云云,公园将“水清、气净、鱼游”之水景,与水质净化团结起来,冬春季水质可达Ⅱ类。
“生态系统的构建很是玄妙,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可。现在的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生态博物馆,每年都有近40种鸟类在这里生涯和越冬。”
万斌说,现在,公园的事情职员除了完成修剪水草等基本维护外,不需再对生态系统举行人工干预,就能实现鱼翔浅底,水鸟“衣食无忧”。